9 百家争鸣逐字稿 初中 · 七年级 · 历史 · 统编版 · 上册

admin2482024-01-05 22:27:35

老师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三藩中学的袁老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家争鸣。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老子和道家、孔子和儒家,以及百家争鸣。课标要求我们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之前大家学习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同学们想到当时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干戈不息。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之中,是人们面对社会中新出现的问题,纷纷思考解决办法,于是就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局面。

老师

在春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那么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这个人。老子信礼,明耳自丹,关于老子的生平,文献记载很少,相传他是春秋后期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管理藏书的史官,因此博览群书,学识非常渊博。老子他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集中在道德经这部书之中,这部书只有 5000 余字,却成为了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也被认为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大门。那这本书中蕴含了老子怎样的思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则材料。

老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道这样的自然规律,都有它运行到自然的法则,因此人们也要顺应自然。我们再来看第二则材料,获悉福之所以福兮,获之所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的是福和祸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可能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带来坏的影响。比如说同学们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反而借此找出问题,努力奋进,那么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假如说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还不错,于是就开始洋洋自得,骄傲自满,那么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老师

那通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的,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的转化。那这样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同学们想一想,在动荡的春秋时期,无论是诸侯国的兴亡,还是个人的贫富贵贱,可能往往就在一夕之间,那这种辩证的思想也对今天的我们有莫大的启迪。

老师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这段话,我无为而名自化,我好敬而名自正,我无事而名自负,我无欲而名字朴。我们看到老子是把它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应用到了治国方面,他认为治国也应当无为而治。那同学们这个时候应该想了,无为而治是指的统治者应该什么都不做吗?并不是,无为指的是不要妄为,不乱作为的意思。统治者不自以为

查看隐藏内容
《9 百家争鸣逐字稿 初中 · 七年级 · 历史 · 统编版 · 上册》.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