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原子的结构_第2课时逐字稿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人教版 · 上册

admin272024-01-05 21:38:32

老师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北京市育才学校的张老师。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上节课,我们初步探究了原子的内部结构,请大家回忆一下,关于原子你,你们有哪些认识?同学说,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位同学是从原子构成的角度去认识原子的,还有吗?这位同学说,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主要是从电性的角度去认识原子的,很准确,赞一个。

老师

我听到还有的同学说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它是从电量和电性两个角度去认识原子的。根据同学们的描述,我发现你们对原子构成的认识很全面,不但有定性的角度,还关注到了原子内部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初步建构了微粒观。今天我们继续聚焦原子,看看核外电子有哪些特点。

老师

我们知道,与原子相比,原子核儿的体积更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运动。大家思考一下,河外电子又是如何运动的?有的同学说像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也有的同学说像分子一样无规则的运动,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的?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猜想假设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并得出结论的。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两年以后,他的学生波尔进一步指出河外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提出了分层模型。 1926 年,薛定谔提出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并不相同,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轨迹,只能用电子云描述它在河外空间某处出现概率的大小。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你们看,这些区域就是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这一模型接近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属于分层排布,科学研究表明,和外电子的运动是分层的,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下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河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请大家在任务单上完成。

老师

任务一、在画的过程中,要求大家把原子核电子分层情况表示出来,我们来分享一下其中两位同学的答案。与书中给出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相比,这两幅图都表达出了河外垫子的排布是分层的特点。不同的地方是,第一幅图关注的是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关系

查看隐藏内容
《10 原子的结构_第2课时逐字稿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人教版 · 上册》.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